1、炸素卷圈——以绿豆菜、香干、粉皮、香菜等原料作馅,后油炸而成的,和我们平时吃的春卷相似,味道十分香脆可口。
2、狗不理包子——以鲜肉包为主,也有海鲜包、三鲜包、素包子等等,不仅外形美观,吃起来也十分鲜香可口。
3、天津崩豆——是以蚕豆、冬菜、冬笋等食材为原料制作的,吃起来香脆可口,香味浓郁。
4、煎饼果子——是用绿豆面调成的面糊摊成的,在煎饼上摊上鸡蛋,撒上葱花,抹上面酱,再夹上油条一起食用。

5、天津麻花——历史悠久,制作方法独特,天津麻花造型美观,口感香甜酥脆,而且保存很久也不会变质,深受人们喜爱。
6、耳朵眼炸糕——是以糯米制作面皮,以红小豆、赤白砂糖为原料作馅,后油炸而成,做成的炸糕外观金黄,吃起来香脆可口。
7、糖礅——其品种非常多样,除了传统的山楂的之外,还有菠萝、山药、葡萄等多种水果制作的。
7、杨村糕干——是以优质大米、白糖为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成品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吃起来绵软筋道,香甜可口。
8、熟梨糕——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蒸熟后会涂抹上各种不同口味的小料,在当地非常流行,是很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零食。
10、锅巴菜——是将绿豆面和小米浆摊成的煎饼切成条后浸在素卤之中,盛出来后再撒上各种小料,吃起来非常美味可口。
出了天津就吃不到天津菜和天津小吃?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很难在其他地方见到天津菜馆或者天津菜,即使吃过恐怕也不知道是天津菜,天津小吃偶尔能见,大多数也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不副实。

为什么天津菜和天津小吃在外地很难见到呢,我觉得这是一个饮食文化的输出和迁移的问题。天津是我国首都的陪都,也是四大直辖市之一,经济、教育、医疗等资源都非常丰富,属于人口输入型城市,人口很少外流,尤其是天津本地人,更不会去别的地方,地方饮食的流行通常伴随着地方人口的大规模输出,因为人们的饮食是有记忆的,即使身处外地,饮食习惯却不会改变,当需求量达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就会出现一些特色的地方性菜馆。比如川菜和东北菜,四川和东北三省都是人口迁移的大省,当他们去到另一个地方时,势必也会把他们的饮食习惯带过去,自然而然的川菜和东北菜就流行起来。

另一方面地方菜必须有特色,才会让人记住,川菜特点是辣,杭帮菜偏甜,东北菜特点是量大实惠,每一种菜系都有明显特点才能吸引特定人群,如果平淡无奇自然吸引不了人,天津菜口味咸鲜、酸甜、微辣,没有突出特色,曾经在天津待过几年,唯一让我记住的菜是八珍豆腐,其他本地菜即使有名气,在其他菜系也能找到与之口味相似的菜。

说起小吃天津最有特色、最接地气的要数天津煎饼果子和锅巴菜,煎饼果子到处都有,但是天津的煎饼是绿豆面制作而成,很有特色。锅巴菜算是地地道道的天津早点,锅巴菜以绿豆、小米水磨成浆,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用刀切成柳叶状块,浇上用十几种小料制成的卤汁,再洒上辣椒油、芝麻酱、酱豆腐汁、香菜叶,轻轻拌合后即可食用。但是我在天津的几年,很少吃锅巴菜,可能还是饮食习惯不能接受吧。煎饼果子倒是吃的不少,毕竟煎饼果子到处都有,无非是换了种谷物。

一种菜系能够在全国各地流行必须依靠庞大的群众基础和自身鲜明的特色以及当地头部餐饮企业的推广。比如我第一次吃杭帮菜就是在天津的外婆家,去到杭州吃外婆家,感觉味道基本一样。现在我居住的城市也开了一家外婆家,想吃杭帮菜自然也有了去处。天津的狗不理包子曾经是非常有实力的餐饮企业,很有机会把天津菜推向全国,只可惜如今大部分营收依靠冷冻面食的加工,饭店风光不再。

我是海鲜达人大李子,欢迎点赞、评论、转发加关注。